警惕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内科医生慧眼识“真凶”——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都知道血小板减少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是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一种“血小板减少”对生命无害,这种“血小板减少”,医学上称之为抗凝剂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自2009年以来,随着我院血液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我院已诊断多例“抗凝剂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这一状态值得我们今后共同关注和警惕。

血小板31
血小板31

  典型病例一:患者韦某,女性,33岁,因“剖宫产术后9天,左下肢肿痛3天”由某县医院2009年5月5日送到我院住院。患者孕晚期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PLT)为43×10E9/L,产后无出血表现。入院后彩超检查发现有下肢静脉栓塞;血象提示血小板减少(入院时PLT为31×10E9/L)。此后多次复查血象提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凝血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考虑患者是育龄女性,怀孕晚期发现血小板减少,多次查血小板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脾不大,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不除外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按“ITP”治疗20天无效,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PLT为8×10E9/L,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是什么原因导致病人血小板的进行性下降呢?林金盈主任医师和病人主管医师蓝梅副主任经过反复地询问病史和查阅有关资料,认为患者既有血小板减少,又有静脉栓塞形成,这是一个矛盾的表现,而且病人自发病以来无出血表现,会不会是假性的血小板减少?因此,我们再次给病人复查血常规时不用EDTA抗凝,而改用肝素抗凝,检验结果正如我们所料,PLT数量正常(PLT为138×10E9/L)。

  另外,检验科覃桂芳主任建议不抗凝直接抽血化验,结果同样证实血小板正常(PLT为184×10E9/L),而同时用EDTA抗凝管抽血化验的血常规PLT明显低于正常。最后,病人的血小板减少诊断为“抗凝剂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典型病例二:患者张某,年青女性,因“脑部胶质瘤”2009年8月在肿瘤科住院。患者无出血表现,检查发现血小板低下,最低PLT计数为4×10E9/L,予输血小板等治疗无效。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凝血四项等检查未见异常。经血液内科蓝梅副主任会诊后认为不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用同样的方法,不抗凝直接抽血化验,结果血小板计数正常,同时用EDTA抗凝管抽血检查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最后诊断为“抗凝剂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临床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对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患者,要警惕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误诊
误诊

  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1993年推荐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此抗凝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抗凝效果满意,已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但EDTA盐偶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因为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计数凝集的血小板,因此导致本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称EDTA-PTCP。这种假性低血小板计数给临床带来严重的医疗隐患,会导致临床无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引起临床误诊、误治。因此,这种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受到广泛重视。EDTA-PTCP多发生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妊娠、肝病、毒血症、肺部疾病(慢性肺心病、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炎等)、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的患者中。以上两个病例一是发生于晚期妊娠妇女,另一个发生于肿瘤病人。

  对于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临床医生应警惕EDTA-PTCP。医生应建议:(1)血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片中有无血小板聚集成堆现象。(2)手工复测血小板计数。(3)采用不含抗凝剂的稀释液或利用含草酸胺抗凝剂复测血小板数量。这样可以避免假性血小板减少做一些不必要的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和治疗或贻误手术时机。当班检验师一发现血小板有凝集情况,马上通知受检者优先复查,而不是直接把检验结果交由医生判断。如果血小板极低的检验结果被交到医生手里,那么误诊并实施治疗就变得“必然”了。因为“医生一看到病人的血小板已经低到这么可怕的地步,肯定第一步是要输血小板的,要是不及时处理,出现了医疗问题谁负责?”。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大家应共同关注和警惕“抗凝剂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减少临床误诊误治。(韦美秋)

注:
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EDTA用途很广,可用作彩色感光材料冲洗加工的漂白定影液,染色助剂,纤维处理助剂,化妆品添加剂,血液抗凝剂,洗涤剂,稳定剂,合成橡胶聚合引发剂,EDTA是螯合剂的代表性物质。能和碱金属、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6988.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月7日 下午1:22
下一篇 2024年1月8日 下午5:09

相关推荐

  • 一夜间全身冒出血点

    小超今年2岁,活泼的他与同龄小朋友们相处的很融洽。小超的妈妈看着现在健康可爱的孩子,心里有一丝感概:“想起小超不满1岁时得的那场病,至今都觉得心疼,那么小的他,从确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后,每天吃药、输液,也幸亏治疗及时,现在好了,都过去了,希望他一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小超是在2019年6月份出现发热3天,身上冒出不少针尖大的出血点,一个晚上蔓延全身,当…

    2022年7月6日
    1.4K00
  • 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

    治疗方法:静脉丙种球蛋白0.2g/kg/天, 静脉滴注5天,地塞米松10mg/天,静脉滴注7天,以后改强的松口服,40mg/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膜表面所附着的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单核-巨噬系统Fc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使血小板计数下降。 目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起效多见于用…

    2024年3月4日
    67500
  • 少女与再障的故事

    基本资料:叙述人:小红年龄:22地址:黑龙江疾病类型:急重型再障治疗年限:2年 疾病降临   2017年12月的一天早上,闹铃像往常一样按时响起,已经醒来的我却不想起床,因为我感到浑身没有力气。赖床十分钟后,我挣扎着爬起来去洗漱,突然一抬头,却发现镜子里的我面色苍白……我以为是自己没有吃饭才会这样。但后面的几天,头晕乏力的现象越来越重,面色也越来越苍白,意识…

    2022年7月3日
    1.5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减少一直按血液病治疗后去风湿免疫科确诊狼疮

    起初血小板减少,一直按血液病治疗,中药西药激素什么的都用过,血小板减少可以说是血液病中最轻的了,但我迟迟好不了。应该看了有三年,花了3W多,三年内没好好上过学,那时候我才10来岁。经常因流鼻血过多往医院赶,到了医院就住院吃激素,失血过多的话就输点血,在化验血常规看看血小板多少了,正常是100到300,只要到了八九十也就没危险了,医生就让出院了。然后在慢慢减激…

    2023年8月27日
    73700
  • 血小板减少,医生说我要宝宝有风险

    我今年3月份查出怀孕.4月末就查出了胎停,左侧卵巢做彩超还做出个畸胎瘤,去化验血常规结果血小板只有34,医生把我支走了,我又去沈阳大医院,医院先给我调血小板,又给我抽血,结果在沈阳验又正常了,血小板也没用上就做了,后来连续4天验都正常,做了骨穿,确实提示血小板减少,高高低低的,医生说我要宝宝有风险,下次怀孕也可能降,也可能不降,就看我命了,但是我好想有个宝宝…

    2023年10月27日
    695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