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我已经痊愈了

我15岁,女,从去年三月份查出来的血小板才51,开始只吃雄性激素和当地医院开的中药,血小板到100,后来趁少一点的时候我妈就想赶紧治,于是去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那里要服用激素和雄性激素,治疗七天就正常了。
出院后,就开始慢慢的掉,血小板直到掉到我最低数目23,就又去天津了,天津要输血小板,输了五袋,花了几千,挺贵的,还打着,升白针,和升红针,以及1000多一针的tpo,效果不大,还花了很多钱,至少有十万了,后来当地医生让我吃艾曲泊帕也就是瑞弗兰,刚开始没什么效果,后来慢慢的吃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就开始起作用了,这个药针对于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我吃了一年多血小板已经正常了,再配日常生活的护理,我已经痊愈了,所以真的给大家安利艾曲泊帕!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9177.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7月26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4年7月29日 上午10:12

相关推荐

  • 血小板减少小孩子不能长期吃激素药

    我家小孩十个月大时突发高烧送到医院检查血小板只有12。(之前打了麻风腮疫苗,三天后就发烧了)住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时脾脏还有些轻度肿大。输了两天丙求血小板升到116出院了。当时小孩体重16斤,每天吃三颗激素,吃了一周后复查血小板升到383。激素减到每天吃一颗半,第二周复查血小板降到80,于是又开始加量,每天吃两颗。第三周复…

    2022年12月30日
    1.1K00
  • 血小板反复低 最怕转成慢性的ITP病

    自从陪伴孩子经历了这场病,我觉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孩子血小板的考验下不断在提升。以前自己的心情经常是伴随着孩子的血小板在起起落落,怕孩子转成慢性的ITP,不断地计算着孩子患病的时间,不断设定着时间点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该好了吧?又不断地失望。到后来我不再看时间了,管它急性还是慢性的,最终好了就行。只要孩子的血小板在安全值,一定要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只要我…

    2022年5月3日
    1.5K00
  • 这样减激素是对是错?减激素血小板就下降难道就这样难减?

    本人男,31岁。2020年8月我的人生转折点,8月5日的早上起床老婆说我背后怎么有好多红点啊?看了看枕头有一粒一粒的小珠子,回了一句没事。8月6日晚上的时候发现脚上也有红点点。当天晚上就去当地医院挂了急诊。那天的医生看了一眼就说是过敏,当天就在医院挂了三瓶药水。我和老婆以为这样可能就没事了。 8月7日和8日我一直就看着这些红点点怎么还不消。8月9日白天拿起手…

    2023年4月17日
    80300
  • 孩子妈是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孩子出生血小板也低

    我孩子刚出生就出现血小板低,并有紫癜,孩子妈是itp患者,小孩输入丙球后血小板上升到210,但停药后血小板又降到37,现在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请求大家我小孩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也血小板低呢?是遗传吗?患儿要做骨穿吗?孩子现在会是因为母体抗体吗?是抗体消失就会好吗?严重吗?谢谢! 第2次提问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宝宝现在一个月 我怀孕的时候,孕中期出现…

    2022年5月14日
    1.5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激素无效找张同泰吃中药

    6月27日吃着1颗艾曲和4颗美卓乐以30的血小板第一次踏进张同泰的门,与中药正式交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另一段征程。6月29日开始第一天中药,停掉艾曲,维持4颗美卓乐7月2日开始,持续中药,开始口服2颗美卓乐7月5日开始,持续中药,口服1颗美卓乐7月8日开始,持续中药,口服0.5颗美卓乐7月11日开始,持续中药,激素戒断7月12日测血小板10,仅腿上个别出…

    2023年9月11日
    1.1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