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中国资讯网北京讯 (归雁)10月21日,由中国戈谢病协会、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四川龙爪树宾馆拉开了序幕。来自政府、基金会、医学界、病友代表等各界伙伴齐聚一堂,从不同维度共同探讨戈谢病病友乃至整个罕见病群体的出路。

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中国戈谢病协会(原名:北京正涛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是一家由戈谢病患者及患者家长共同发起,于2012年7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专注于中国戈谢病患者群体关爱支持,和相关医疗及公益事业进程推进的非营利性机构,此前已举办过两届戈谢氏罕见病大会。经过重组与调整,今年在多位戈谢病友家属骨干的努力下,戈谢氏大会重装回归!

在开幕式上,来自病痛挑战基金会的马艳艳担任主持人,首先为在座伙伴介绍了到场嘉宾,并邀请中国戈谢病协会负责人王成代表中国戈谢病协会向前来参会的病友、病友家属以及诸位嘉宾介绍了病友组织的发展历程。

随后,青岛市医疗保障协会秘书长刘军帅作为大会开幕式发言人之一,以“青岛模式”为背景和出发点,分享了其对于罕见病保障制度的思考。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所有的罕见病患儿都能免费用药。最终的目标是所有的患儿都能健康生活、平等接受教育,为社会做贡献。罕见病最迫切的问题是公平问题,我希望所有的罕见病患儿没有发展的限制。”

刘军帅借由会议前与一位患者家长的对话引申开来,他认为,患者、患者家长与病友组织在推动保障戈谢病患者群体权益时不仅是在与抽象的政府打交道,而是与从事具体工作的政府官员打交道。因此,为推动将戈谢病的医疗保障问题,患者、患者家长与病友组织思考如何去打动人、影响人。

刘军帅指出,戈谢病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中国医保改革一个不大不小的分水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愿意参与到推动罕见病患者群体权益保障的行动中来。“青岛模式”的价值在于破题并且引进了谈判模式,但作为自下而上推动的政策倡导在可复制性方面有一定局限。他建议参照上海、浙江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方式。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公平问题应该成为推动建设罕见病健康保险制度与罕见病国家救助基金等实践的核心。中国的罕见病事业前景一定是非常可期的,现在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从自己的生命故事与行动经验开始分享,启发大家从四个角度重新认识罕见病与罕见病人。

首先,从概率角度看,罕见病不是我们做错了事情,是人类传承过程中的概率问题,只是 “中奖了”,抽中了概率;其次,从医学角度看,对于罕见病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常见病。比如,用来抑制结节性硬化症的药物,对常见肿瘤的抑制也有效果;第三,从权利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健康权、生命权;印度有一个庞贝氏病孩子的家长起诉了政府侵犯生命权,后来胜诉,由此推动印度有了一个国家基金;第四,从社会角度看,罕见病是一小撮人的事情,但正是每一小撮人面临的不同的问题构成了整个社会。

王奕鸥说,罕见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力量,病友和家属是最重要的。不论面临什么,她们都在坚持,没有放弃。已经有很多人站出来了,这会影响更多人。今天来到现场的人都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标。病有所医、药有所保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病痛挑战基金会政策研究顾问董咚发布了戈谢病患者调研与数据分析。着重分析了戈谢病患者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因病致贫情况。与慢病患者、其他罕见病相比,戈谢病对患者家庭的影响更为恶劣,而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因病致贫的改善十分有限。

为促进戈谢病患者与患者家长更好地开展推动戈谢病政策的行动,开幕式上还邀请了天津与河南的患者家长韩旗与方林玉基于他们自身的行动经验进行分享。他们的行动经验非常有韧性,也非常辛苦,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种坚持与信心鼓励着更多人行动起来。

来自日本戈谢病协会的嘉宾也分享了戈谢病患者在日本的诊疗与医疗保障情况。希望今后中日病友会互相分享、探讨。日本嘉宾用“团结就是力量”来鼓励参会的患者与患者家长,他希望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每天能有微笑。

来自301医院的孟岩医生为大家带来了戈谢病诊断治疗知识讲座;来自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的任秀智医生讲解了戈谢病骨骼护理与康复的相关知识;北京协和医学院药学研究所的冯文化医生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病友组织的积极行动与促成药学专家关注罕见病患者以及投身罕见病药物研发之间的关系。参会家庭对三位医生的发言反响热烈,在提问环节就病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向几位医生提问。并进行了现场答疑。

召集此次会议的目的不仅在于在戈谢病病友、病友家属、医学专家与学者之间连接沟通,也在于通过与其他罕见病病友组织的沟通来增强维护患者权益的能力。会议邀请了庞贝氏罕见病关爱中心负责人郭朋贺、徐州血友之家代表尹仲春分别就组织建设与政策倡导进行经验分享。

两位机构负责人耐心地梳理了机构发展的历程与服务病友群体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分享病友的生命故事来鼓励参会的病友与家属要行动起来,只有通过不断地呐喊与切实的行动才能创造出生活的希望!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216.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

  • 5岁血小板减少自愈1年半后,高烧又复发了

    我家宝贝于一年半前在5岁的时候,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低,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做骨穿,医生确诊ITP。然后打丙球,医生开激素,我们没有吃,转而看中医,吃中药2个月,期间血小板都能稳定在45到70之间,2个月后突然都在100以上。一直持续到1年半,2个月前突然高烧,做血常规后发现血小板又低了,现在又复发了。然后再杭州儿童医院,打了2次丙球了,期间再吃中药:槐岐黄颗…

    2023年1月1日
    41600
  • 急求治疗女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或医院!

    不知道要把这种求助文章帖在哪里,请各位多包涵。我于2022年3月突然发现牙龈出血不止,呼吸系统感染有低烧症状,就症的医院让我做了多项检查,包括骨髓、风湿等,都为正常,只有血小板单项减少,低至10以内,当时住院两个多星期,然后在长沙湘雅医院开了一些口服药,大概一个月的样子慢慢恢复了,当时医生说我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5月有一天晚上又发现牙龈出血,当晚在市里医院…

    2022年9月19日
    42100
  • 血小板从0升到300多,从满口冒血,再到完全消失

    周六,我正在外面吃饭,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说收了一个6岁的女孩子,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只有6(即6×10^9/L,正常是100-300×10^9/L),怎么办?我初步问了一下病史,身上有出血点,淋巴结、肝脾都不肿大,血常规也仅显示一系减少,我初步考虑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于是告诉值班医生先给孩子卧床及对症处理,同时用丙种球蛋白,激素可以先缓一下,等我回去再说…

    2022年12月18日
    46500
  • 抗核抗体(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检查大概是风湿免疫科最常见的一个专科检查项目了,大部分被怀疑风湿病的患者,风湿科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个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然而,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看到ANA阳性(1:100、1:320等),都会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一定就是风湿病了。然而,这并不绝对,还有很多情况可以…

    2022年6月1日
    1.8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为什么不建议血小板减少患者切脾

    血小板低一般不需要切脾治疗,因为血小板低是指血小板的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在临床上如果血小板的数量轻度的降低,一般不会引起明显出血的症状,也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也不需要切脾治疗,只需要定期观察、复查血常规。 如果血小板数量严重的减少,也不一定做切脾治疗,因为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血小板低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首要的办法就是输注血小板和口服环孢素、…

    2022年5月8日
    86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