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中国资讯网北京讯 (归雁)10月21日,由中国戈谢病协会、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四川龙爪树宾馆拉开了序幕。来自政府、基金会、医学界、病友代表等各界伙伴齐聚一堂,从不同维度共同探讨戈谢病病友乃至整个罕见病群体的出路。

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戈谢氏罕见病大会暨国际戈谢病日科普宣传

中国戈谢病协会(原名:北京正涛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是一家由戈谢病患者及患者家长共同发起,于2012年7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专注于中国戈谢病患者群体关爱支持,和相关医疗及公益事业进程推进的非营利性机构,此前已举办过两届戈谢氏罕见病大会。经过重组与调整,今年在多位戈谢病友家属骨干的努力下,戈谢氏大会重装回归!

在开幕式上,来自病痛挑战基金会的马艳艳担任主持人,首先为在座伙伴介绍了到场嘉宾,并邀请中国戈谢病协会负责人王成代表中国戈谢病协会向前来参会的病友、病友家属以及诸位嘉宾介绍了病友组织的发展历程。

随后,青岛市医疗保障协会秘书长刘军帅作为大会开幕式发言人之一,以“青岛模式”为背景和出发点,分享了其对于罕见病保障制度的思考。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所有的罕见病患儿都能免费用药。最终的目标是所有的患儿都能健康生活、平等接受教育,为社会做贡献。罕见病最迫切的问题是公平问题,我希望所有的罕见病患儿没有发展的限制。”

刘军帅借由会议前与一位患者家长的对话引申开来,他认为,患者、患者家长与病友组织在推动保障戈谢病患者群体权益时不仅是在与抽象的政府打交道,而是与从事具体工作的政府官员打交道。因此,为推动将戈谢病的医疗保障问题,患者、患者家长与病友组织思考如何去打动人、影响人。

刘军帅指出,戈谢病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中国医保改革一个不大不小的分水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愿意参与到推动罕见病患者群体权益保障的行动中来。“青岛模式”的价值在于破题并且引进了谈判模式,但作为自下而上推动的政策倡导在可复制性方面有一定局限。他建议参照上海、浙江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方式。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公平问题应该成为推动建设罕见病健康保险制度与罕见病国家救助基金等实践的核心。中国的罕见病事业前景一定是非常可期的,现在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从自己的生命故事与行动经验开始分享,启发大家从四个角度重新认识罕见病与罕见病人。

首先,从概率角度看,罕见病不是我们做错了事情,是人类传承过程中的概率问题,只是 “中奖了”,抽中了概率;其次,从医学角度看,对于罕见病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常见病。比如,用来抑制结节性硬化症的药物,对常见肿瘤的抑制也有效果;第三,从权利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健康权、生命权;印度有一个庞贝氏病孩子的家长起诉了政府侵犯生命权,后来胜诉,由此推动印度有了一个国家基金;第四,从社会角度看,罕见病是一小撮人的事情,但正是每一小撮人面临的不同的问题构成了整个社会。

王奕鸥说,罕见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力量,病友和家属是最重要的。不论面临什么,她们都在坚持,没有放弃。已经有很多人站出来了,这会影响更多人。今天来到现场的人都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标。病有所医、药有所保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病痛挑战基金会政策研究顾问董咚发布了戈谢病患者调研与数据分析。着重分析了戈谢病患者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因病致贫情况。与慢病患者、其他罕见病相比,戈谢病对患者家庭的影响更为恶劣,而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因病致贫的改善十分有限。

为促进戈谢病患者与患者家长更好地开展推动戈谢病政策的行动,开幕式上还邀请了天津与河南的患者家长韩旗与方林玉基于他们自身的行动经验进行分享。他们的行动经验非常有韧性,也非常辛苦,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种坚持与信心鼓励着更多人行动起来。

来自日本戈谢病协会的嘉宾也分享了戈谢病患者在日本的诊疗与医疗保障情况。希望今后中日病友会互相分享、探讨。日本嘉宾用“团结就是力量”来鼓励参会的患者与患者家长,他希望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每天能有微笑。

来自301医院的孟岩医生为大家带来了戈谢病诊断治疗知识讲座;来自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的任秀智医生讲解了戈谢病骨骼护理与康复的相关知识;北京协和医学院药学研究所的冯文化医生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病友组织的积极行动与促成药学专家关注罕见病患者以及投身罕见病药物研发之间的关系。参会家庭对三位医生的发言反响热烈,在提问环节就病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向几位医生提问。并进行了现场答疑。

召集此次会议的目的不仅在于在戈谢病病友、病友家属、医学专家与学者之间连接沟通,也在于通过与其他罕见病病友组织的沟通来增强维护患者权益的能力。会议邀请了庞贝氏罕见病关爱中心负责人郭朋贺、徐州血友之家代表尹仲春分别就组织建设与政策倡导进行经验分享。

两位机构负责人耐心地梳理了机构发展的历程与服务病友群体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分享病友的生命故事来鼓励参会的病友与家属要行动起来,只有通过不断地呐喊与切实的行动才能创造出生活的希望!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216.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

  • 血小板减少打了疫苗才导致这样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才发现很多小朋友是打了疫苗才导致这样……我家小朋友也是这样 11.14打的A+C群流脑疫苗 11.24-25号发现有出血点,腿上肚子上瘀癍一块一块的11.26号晚上就赶紧去我们镇的卫生院查了个血(我当时出差,26号晚上才回来)血小板剩17.3 医生建议我们去泉州第一医院,当天晚上我们就去了,马上用止血敏静滴11.27早上查了血小板,剩到9了。…

    2022年4月27日
    65100
  • ITP患者也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之路

    以下来自于一位家长的投稿—— 康康,今年7岁,是一个ITP患者,也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康康的患病,还要从一个夏天说起。有一天康康突然感到头昏无力,妈妈以为是中暑了,便给康康吃了点降温解暑的药,下午康康放学回家的时候,头痛加重,一下子瘫倒在床上,回家后一直发烧,后来发烧好了,又紧接着咳嗽了小半个月。记得后来他腿上一直有淤青一样的东西,他说是在学校里和小朋友玩…

    2023年1月1日
    200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吃药”是必修课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境不富裕,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爸和我妈很有远见的把我送到了县城的小学。在那里,我每个月回一次家,每次上学前妈妈会给我十块钱的零花钱,买点雪糕面包解解馋。 我生病的起源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时候太小,完全不懂什么健康,什么身体。我只记得我不喜欢吃寄宿老师家的饭,每次不管是什么菜,我也只吃小半碗饭。而妈妈给我的零…

    2022年5月6日
    61800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花了4万多元,保险能够报销吗

    我是一名学生,今年24岁。最近得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花了4000多元。我在七岁的时候得过这个病,不过很快就治好了,十几年来都没有犯,期间每次体检都很健康。 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犯了。可是因为最近半年比较劳累,身体免疫力下降,引发了血小板减少。现在的问题是,学校已经给买了新华学生保险,保险合同里说“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不可以报销,…

    2023年2月16日
    13700
  • 病友交流群让患者少走很多弯路

    2020年,一个记入史册的一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这一年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来说,也是特殊的一年。 2020年8月26日清晨,和平常一样起床洗簌,无意中发现刚满月不久的小宝脸上下颚有几个小红点,我们也没当回事,但是吃完早饭后,大宝突然有点发烧,我这才意识到罪魁祸首是昨天我们在封闭的室内游乐场完了半天,我们带着大宝去县妇幼保健院就诊,顺…

    2022年6月22日
    434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