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到底有多少自愈的概率,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ITP到底有多少自愈的概率,又需要多长时间呢?只要一感冒血小板就掉。真郁闷。。。
8月份确诊ITP 先大剂量丙球无效,后激素治疗持续不间断14天效果不佳,激素开始5天后注射特比奥,连续10天,效果都不好,想咨询一下,儿童itp自愈期通常多久?

相信孩子自愈
相信孩子自愈

这个疾病的确有自愈可能,大约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其治疗目前主要是激素、丙球治疗。对于儿童ITP病者,由于儿童免疫功能还不十分健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ITP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不治疗自己也会逐渐改善,如果出血症状轻,不必积极处理,但要定期查血常规。同时也是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体质,另外也是要确定是不是铅高的情况再进行排铅治疗。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5053.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8月14日 上午10:19
下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上午11:27

相关推荐

  • ITP没有影响到我生活,心态勇敢努力

    2000年第一次发现血小板低,经西医激素治疗没有完全康复,减少激素血小板也下降,反复增减激素多次依旧没好,在血小板维持在7万左右停止所有药物治疗。当时不知道是年轻不懂所以不害怕,还是因为用激素血小板长的很快让自己对ITP没有足够的了解。总之,在那一年多我根本没觉得自己生病了,而且得的是这么麻烦,这么难治愈的病。反正在学校里该干吗就干吗,也没特别注意些什么,除…

    2022年11月23日
    1.1K00
  • 什么是ITP?中医里怎么分类呢?中医药对ITP病人有何帮助?

    ITP指的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原来还有的概念叫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还有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总之它是一种由于免疫因素造成的血小板破坏,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它比较常见在出血性疾病当中大概占到三分之一。 ITP在中医里怎么分类呢?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使…

    2024年2月21日
    710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减少伴高血压高血糖如何用药?

    我因打乙肝疫苗后喝点白酒,造成血小板减少当时23,后来经过口服激素,丙球。罗扰素,中药等治疗,时好时坏,但始终血小板可以维持在30-40且不服药。我父亲也是这个病,同年因激素后高血压脑出血去世。我十年后因为工作压力情绪调解不好,患有高血压,目前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抑制剂(普利-达爽)半片。很多降压药都写着抗血小板聚集等副作用,尤其对血液里写了很多。虽然我这个…

    2023年5月20日
    86900
  • 饮食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近日,荷兰Tergooiziekenhuizen医院的Roos Achterbergh医生在《柳叶刀》上刊登了一例因患者食用核桃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报告。患者,男,70岁,2009年1月到本院就诊。就诊前发生恶心、呕吐、发热,就诊时血小板计数为32×109/L;无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素质病史;为服用药物或含喹啉饮料。4天后血小板计数正常,当时我们认为起初的血…

    治疗过程分享 2023年4月29日
    85700
  • 血小板不能低于多少?血小板低到20的病友经历

    血小板不能低于多少? 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一般血小板最低不能低于20×10^9/L。如果血小板数量低于20时,需要给予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输注血小板治疗,它可以快速提高病人体内血小板的浓度,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血小板严重低下者,以激素、免疫球蛋白输注、输血小板悬液等紧急治疗措施。 血小板值控制到30×109/L以上相对比较安全,一…

    2023年1月12日 治疗过程分享
    2.5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