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与血小板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常合并有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在不同的样本人群中波动在15.7%-36.6%。浙大二院血液科钱文斌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近期在 Exp Hematol Oncol(IF 3.492) 发表文章,关注了这些血液指标的异常与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的另一位共同通讯作者是杜克大学肿瘤中心血液病理科Ken H.Young教授。

血小板减少感染新冠病毒
血小板减少感染新冠病毒

病例收集
2020年2月10日-2020年3月15日火神山医院178例SARS-CoV-2住院患者,均经RT-PCR诊断明确,前瞻性研究和分析。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检查,包括临床症状表现、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SARS-CoV-2核酸和抗体检测及影像学评价。根据美国胸科学会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肺炎的严重程度分为非严重和严重亚型;采用ISTH指南诊断DI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DIC发生率与生存率的相关性。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女性72例(40.4%),男性106例(59.6%),中位年龄64岁,只有16.9%的患者以发热就诊。93例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32.6%)、糖尿病(17.4%)、冠心病(5.6%)、乙型肝炎(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2%)、脑血管疾病(1.7%)、慢性肾脏疾病(1.7%)和癌症(1.1%)。大多数患者为非重症患者(72.5%),27.5%为重度患者。

实验室分析
重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非重症患者,分别为7.90(5.65-10.05)×109/L和5.40(4.40-7.05)×109/L(p=0.000),且重症患者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同时,重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也高于非重症患者,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异。

血小板计数分析,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86.00(103.50–249.00)×109/L,明显低于非重症患者251.00(202.00–317.00)(p=0.000)。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也显示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为14.55(13.40–16.53)s vs.12.70(12.15–13.59)s(p=0.000);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21(1.13–1.36)vs.1.06(1.01–1.13)(p=0.000);凝血酶时间(TT)16.35(15.69–17.47)s vs.15.68(14.79–16.69)s(p=0.011);D-二聚体1.05(0.68–5.90)mg/L vs.0.42(0.28–0.79)mg/L(p=0.000)。

肝功能比较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两个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LT 30.80(19.00–58.30)IU/L vs.28.80(15.75–50.15)IU/L(p=0.487);AST 27.80(19.30–40.55)IU/L vs.22.6(16.7–32.03)IU/L(p=0.102)。总蛋白水平、白蛋白(ALB)和血糖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球蛋白(GLB)、B型利钠肽和血清肌酐无显著性差异。重症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明显升高。重症患者的DIC发生率为6.1%,而非重症组为0%。

新冠病毒别追我
新冠病毒别追我

在spearman相关分析中,患者起病时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异常显著相关,血小板减少也与DIC发生显著相关性,与总体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入院后1周内血小板减少与生存率呈现显著相关(p=0.019)。总体患者的死亡率为3.93%,非重症和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100%对85.7%,p=0.000)。

我们观察到7例死亡患者中有6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随后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直至死亡。8例康复的重症患者,有6例在入院后1周内出现血小板减少,随着SARS-CoV-2igm/IgG阳性,冠状病毒核酸阴性,血小板水平恢复。

讨论分析

本文首次研究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动态变化,在重症和非重症患者具有生物学意义。重症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和2周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非重症患者。病毒感染可能影响造血,在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中也报告了血小板减少症,推测SARS-CoV-2可能影响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生成。

本项研究同时发现,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及DIC发生率显著相关,入院1周后血小板减少与生存率显著相关。虽然仅为单中心研究、随访时间不长,但是可以推测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生存结局有关,尤其是在疾病进展到过期中一旦出现血小板计数进行性降低,强烈提示不良结局。与此相反,轻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比例不高,或者在疾病良好控制/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之前,血小板计数即可改善,同时IgM和IgG SARS-CoV-2结合抗体与血小板的改善有关,可被视为疾病恢复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结论
血小板减少与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异常、DIC风险增加、病情严重及死亡率增加有关,其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成受抑相关。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851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5月24日 下午5:13
下一篇 2024年5月25日 下午1:25

相关推荐

  • 血小板减少症复发和生孩子有没有关系?

    2015年起病,当时是出血点,口腔血泡,当时在外打工没条件检查,自已觉得上火,买了下火药,隔二年复发,也是如此自行解决,什么都没管,第三次复发是婚后怀孕六月,当时有尿血,2018在市一医院检查才确诊为ITP,也未分型,激素一星期升至109出院,隔2020年四次发,也是激素一星期149血小板出院,期间觉得自己身体好,又要了二胎。 生完小孩一个半月2023年10…

    2024年4月3日
    46600
  • ITP家园与竹林

    一个家长刚刚发到某个群里的,说的非常好。内容如下:今天,我想就ITP家园群若干领导和竹林群之间说句公道话,看你们斗来斗去也好久了。之前图爸话里有话的问过我,因为我确实两个群都在,而且先加的是ITP家园,后来被拉进竹林群。我承认后来图爸有问过我一些问题,比如说我后来不怎么在ITP家园群问问题了。是的,我确实后面都在竹林群发言比较多,因为我只是个做母亲的人,我只…

    2023年7月5日
    79600
  • 明天就可以见到苏尔云医生了

    此时,刚到张同泰对面的酒店住下,爸爸妈妈一脸疲倦,我们把小凳子都准备好,为了明天早上的排队,刚到杭州,觉得这里很闷,很潮湿,我心底似乎有点点抵触这里,我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点儿害怕。 但是为了见苏尔云医生一面,再怎样,我也要忍住。杭州这里到处都有树,到处都有花,田园风格十足,孩儿巷那边老爷爷,老奶奶都很和谐··· 苏尔云医生的资料,我已经看了很多很多遍…

    2024年4月26日
    73800
  • 升血小板药物芦曲波帕(稳可达)与阿伐曲泊帕(苏可欣)有什么区别?

    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和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都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且在慢性肝病领域获批的适应症都是需要进行择期操作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在慢性肝病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与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

    2024年4月10日
    2.3K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单纯性血小板减少彻底好完全了

    我大宝是2017年7月生的,发现这病是在他六个月后有一天发烧了,因为加上刚好也是他长牙阶段我們就以为是正常感冒!就带去门诊给他拿了点感冒药吃。后面过了一个星期后。有一天晚上帮他冲凉发现他小腿,身上背上还有脸上全是小点点。当时我們以为过敏了也没管他(因为第一次当父母不懂。然后又过两天他突然发烧拉肚子。我們才着急就当天晚上带去我們这里的市妇幼保健医院看,当时那个…

    2022年11月26日
    1.2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