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症状_病因_鉴别_治疗药物方法

ITP(血小板减少症)简介

血小板减少症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血小板减少,不管是否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相关症状。
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中,血小板低于 100 × 109/L 即为血小板减少,可同时伴发皮肤黏膜出血(紫癜)。

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关系?
血小板减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表现,血小板减少除了发生于血小板减少症之外,还可见于其他很多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小板减少症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关系?
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当已明确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各种免疫因素引起的时候,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前使用的名词,2007 年 ITP 国际工作组将其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仍保留 ITP 的英文缩写。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抗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别于由具体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英文缩写都是ITP

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哪些类型?
血小板减少症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指明确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成分,或机体原有的正常成分数量异常),这里的免疫性因素并不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明确的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
这里多了个的解释!其实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各种出血,出血可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

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表面瘀点瘀斑(紫癜)、牙龈出血、口腔黏膜血泡;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血便或黑便;
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或血液凝固后堵塞尿道出现尿潴留;
颅内出血:表现为头痛或呕吐,神志改变,甚至昏迷。
出血可以是没有原因的自发性出血,也可以是外力因素(如外伤、磕碰、便秘、剧烈运动等)作用后出血

乏力:乏力是 ITP 的临床症状之一,部分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

此外,如果是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还会有一些原发疾病的表现,比如贫血、水肿、乏力等。

慢性ITP
慢性ITP

血小板减少症为什么会导致出血?
血小板的作用主要是止血和参与凝血过程,并参与修补破损的血管,而且是机体止血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当血小板减少时,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都会受损,所以容易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危险性大么?
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出血的部位,当血小板低于 20 × 109/L 时,机体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如果出血部位出现在心腔、颅内、气管是可以威胁生命的

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由哪些常见原因引起?

血小板破坏过多:
最常见的为免疫性因素,使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如感染(感冒、腹泻、幽门螺旋菌等)、药物(肝素、阿司匹林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素,均可引起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
除免疫性因素破坏血小板外,某些药物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如瑞斯托霉素、硫酸鱼精蛋白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等疾病,也可破坏血小板。
脾功能亢进,也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

血小板生成减少:先天遗传因素(极少见)、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均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丢失过多:如出血、血液透析等,均可造成血小板丢失过多。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
合并高血压时出血风险加大。
血小板减少同时合并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时,出血风险更大。
外科手术、感染、外伤、便秘、情绪激动,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在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会加大出血风险。

诊断

血小板减少症应做哪些检查?
当患者出现各种出血表现时,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应该立即检查一下血常规

血常规能直接反应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最简单的了解血小板数量的检查,所有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应行此项检查。

明确有血小板减少后,应进一步查找原因,一般需要做如下检查

骨髓穿刺: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发现有无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引发的血小板减少。
免疫相关检查:如抗核抗体、抗血小板相关抗体、ENA 抗体等,可明确是否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最常规的可行 B 超,了解脾脏是否增大。
其它: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心磷脂抗体、风湿类风湿相关指标、病毒筛查等。
对于部分原因难寻的患者,还可行基因、染色体检查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如何诊断?
符合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标准的,可明确诊断为 ITP;有明确继发原因的,可诊断为原发病继发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不明时,可以先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ITP 的诊断标准是:

2 次以上的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计数小于 100 × 109/L,并行外周血涂片,确认血小板形态正常。
骨髓穿刺检查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并有成熟障碍
脾脏不大。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血小板抗体阳性,但此项检查不是必须检查

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应该看什么科?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是否必须治疗?
对于病程短于 3 个月的新发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于 30 × 109/L,已经出血或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必须治疗。
由于儿童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存在自愈倾向,如血小板计数高于 20 × 109/L,且无出血,可以不治疗,而是定期复查
由于成人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很少能自愈,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出血风险增大,故应积极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应坚持什么原则?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应注意以下问题:

尽可能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而达到「对因治疗」的目的;
对于急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 20 × 109/L,或已经出现出血,应首先「对症治疗」,预防出血或止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指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包括调节免疫的药物和升高血小板的药物

调节免疫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
对于成人,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丙种球蛋白主要应用于血小板计数极低(血小板计数 < 20 × 109/L)并存在高危出血风险、服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妊娠期或哺乳期、糖皮质激素药效尚未发挥时。
对于儿童,由于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的副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以丙种球蛋白治疗为主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二线药物治疗,如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恒曲(海曲泊帕乙醇胺片)、瑞弗兰(艾曲泊帕乙醇胺片)、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环孢素、达那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长春新碱等。
升高血小板的药物:即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比如促血小板生成素,可以直接起到升高血小板、预防出血的作用。
除了上述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择非药物治疗。比如,难治性 ITP 成年患者,可以选择脾切除术治疗

治疗不能改变病程
治疗不能改变病程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治疗?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预防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行外科手术,血小板应维持于什么水平?
对于创口较小、远离大血管的小手术,血小板计数应高于 50 × 109/L
对于创口较大、涉及重要脏器、离大血管较近的大手术,血小板计数应高于 80 × 109/L
两种情况均需术前提前做好输血准备

血小板减少症对拔牙、补牙等口腔科操作有影响吗?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口腔操作时应先验血,检查血小板水平。

如果只是行口腔内表面检查,血小板计数高于 20 × 109/L 即可;对于需行拔牙或补牙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应高于 30 × 109/L。

患血小板减少症的临产孕妇,血小板应维持于什么水平?
如果是自然分娩,血小板计数应高于 50 × 109/L;如果是剖宫产,血小板计数应高于 80 × 109/L,且应在分娩前做好输血准备

如果患者血小板低于于上述临界值,应于分娩前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如何?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分型、发病年龄等综合因素。

对于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或致病因素是否去除。
对于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约有 80% 左右的患儿不管是否治疗,最终均能恢复至正常,半数患儿在 6 周内恢复至正常。有 15% 的患儿在 6 个月内不能缓解,发展至慢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在这类患儿中,约有 25% 的患儿血小板计数在 1 年内可恢复至正常。只有不到 1% 的患儿可能死于颅内出血
对于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自然缓解者很少。约有 35% 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以及脾切除均无效;约有 5% 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年龄越大,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越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显效的标准是什么?
血小板高于 30 × 109/L,比基础值增高 2 倍,无出血。两次血常规检测至少间隔 7 天以上。

生活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缺少自控力、机体免疫力较低,因此要求家长加强护理监护,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日常护理:

血小板减少注意
血小板减少注意

首先要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但需慎用各类保健品注意营养均衡,挑食、偏食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少去人流过于密集的公共场所、疫区,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血小板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小于 6 个月,禁疫苗接种
如血小板能够维持于 50 × 109/L 以上,无出血,可以上学
对于医生要求服用的药物,应保证患儿按时服下。
如果患儿出现咳嗽、腹泻等感染表现,或出现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等出血表现,要及时于医院就诊。

减少接触性冲撞。
家中如有尖锐易磕绊的家具、台阶,可进行泡沫粘贴保护,以减低意外伤害的风险。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注意预防磕碰、外伤。
饮食忌辛辣、高温、粗糙的食物,应以清淡软质饮食为主。
保持大小便通畅。
保持平和心态,忌激动、动怒。
控制好血压。
预防感染。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会抑制血小板,影响血液凝固。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引发出血或感染。

预防

血小板减少症如何预防?
很多血小板减少与感染有关。所以,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以避免感染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或再次减少。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6709.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3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午12:07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下午12:34

相关推荐

  • 颗粒巨特别多更适合用TPO还是美罗华,或者其它?

    问:颗粒巨特别多更适合用TPO还是美罗华,或者其它? 答:一般来说颗粒巨比较多的是慢性ITP,慢性ITP的治疗为三步曲:激素、切脾、免疫抑制剂,海曲、艾曲、阿伐曲、TPO和美罗华都是用在后面的,比如前三者无效的情况、或者是病人不愿意切脾的情况、或者其它药物不能耐受的情况可以考虑用TPO或美罗华。从临床指南上 还是选择价廉物美的药物治疗,TPO和美罗华价格比较…

    2023年9月4日
    4700
  • 有关血常规的那些事!教你读懂它

    无论小感冒去小诊所、还是大病住院或者是健康体检,血常规几乎是必需检查项目,一张让你看起来懵懂眩晕的化验单到底蕴藏着什么大学问?上面的那些指标的变化传递着什么身体信息?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你所有所有的疑问,专家们将一一教你读懂它! 血常规化验单上都有哪些指标?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

    2023年6月6日
    10200
  • 荨麻疹和血小板减少ITP有直接关系吗?

    4月份全身荨麻疹爆发(从小就有,没这么严重过),直到抓的满身血点并见有块状青紫,后确诊为ITP血小板减少,大剂量激素治疗后荨麻疹好转,但随着激素治疗量的下降荨麻疹卷土重来,目前服用强的松3.75毫克(5毫克/粒,吃四分之三粒)已近两月,血小板从一开始的一百下降到八九十,七八十,前天去测血小板就变成26了, 从4月份以来分别因为两次感冒、手足口病、两次扁桃体化…

    2022年9月25日
    754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怀疑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情发展:1.4月5日出生,孕38+5,体重3540g,身高50cm,生产时由于宝妈发烧,后使用产钳助产。宝宝出生有呻吟,直接住新生儿ICU诊断有肺炎,4月12日治愈出院。出院时提示黄疸8-9,4月15日门诊复测黄疸8,面部黄色明显好转,医生建议回家继续观测。 2.4月7日宝爸新冠抗原检测阳性,4月10日宝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宝爸症状明显,宝妈只有嗓子不适,…

    2023年5月4日
    14100
  • 血小板低心里压力大可以看看

    我今年20岁了,刚满18岁得的病,那时候月经期,老觉得身上痒乎,就去医院,医生看我满身出血点,赶紧让我做了个血常规,于是乎,晚上就住院了那时候刚刚生病那知道这是个什么病?刚刚查出来的时候血小板才2个,医生床都不让我下,让我在床上尿尿。吓的我呀,让我头都别乱动,也是第一次在急诊室门口签下了病危通知书,那时候我去医院的时候,还是蹦蹦跳跳去的,入院1小时就被医生吓…

    2023年9月2日
    6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