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扰素(IFN)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生物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慢性ITP(SCITP)或难治性慢性ITP(RCITP)已有近1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疗效。我们用r-IFN α-2b治疗34例这类病人,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 34例SCITP或RCITP均为我院1993年2月~1998年5月住院患者。男8例,女26例,年龄18~67(平均34岁),病程1~34年(平均4.8年)。按文献〔1〕标准诊断。治疗前均经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过。血小板计数(BPC)(8.0~37)×109/L。
  1.2 治疗方法 使用r-IFN α-2b,剂量;体重<50 kg者200万U/次,H,每周3次,体重≥50 kg者,300万U/次,H,每周3次,4周1疗程。同时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 显效3例(8.8%),良效14例(41.1%),进步4例(11.8%),无效13例,总有效率61.7%。有效者外周血BPC达峰值时间10~23 d(平均19 d)。停药后部分患者BPC渐下降,再度用药,BPC又回升,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峰值。其中3例维持>11个月。治疗有效者随外周血BPC回升,血浆PAIgG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PAIgG均值分别为20.10±40.5 ng/107PLT和96.4±32.6 ng/107,治疗无效组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均无明显改变。
  2.2 副反应 主要为流感样症状21例,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低7例,皮肤瘙痒4
  例。经对症处理,病人均可耐受,停药后渐消失。
  3 讨论
  IFN治疗ITP历史不足10年,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不抑制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且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故颇受临床重视。IFN治疗ITP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的工作证实,r-IFN α-2b确能使多数ITP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外周血BPC升高,血浆PAIgG下降,但CD4/CD8比值却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Fujimura等人报告相似,但因观察病例数有限,不能除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地塞米松激素注射
地塞米松激素注射
氨肽素
氨肽素

  我院1997年2月~1999年8月收治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经泼尼松、达那唑、氨肽素先后治疗无效后,改用干扰素α-lb(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符合1986年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5~40岁,平均30岁。病程1.5~8.0年,平均3.5年。
  方法:干扰素α-lb,300万IU/次肌肉注射,3次/周,4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好;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8例中显效1例,良效4例,进步2例,无效1例。
  起效时间:较短是周起效,较长18 d,平均11.13 d。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很低为12×109/L,很高为48×109/L,平均为33.2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很低为38×109/L,很高为156×109/L,平均为72.13×109/L。
  副反应:发热5例,肌肉酸痛1例,流感样症状2例。不经治疗或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可逐渐消失。
  3 讨论
  Proctor(1991)报道13例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干扰素α-2b治疗12次,结果治疗后10例、治疗期1例血小板数均明显上升,3例缓解者停药后14 d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缓解者5个月后复发,再次用干扰素α-2b治疗仍有效,该例停药后第2次缓解已达1年以上。本组8例观察结果说明干扰素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

干扰素
干扰素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对照I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照II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同时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半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在血小板上升时间,激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可能是:①调整B细胞活性,抑制抗体生成。②转移、除去、封闭抗体。③影响巨噬细胞破坏血小板功能。
(收稿 2000-02-14)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294.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3年2月21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 ITP好治吗?怎么弄才能不复发呢?

    我是一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慢性IPT整3年,前年做的骨穿报告,粒系点70.5%,红系5.5%,粒红比12.28.1,红系增生减低,点5.5%,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淋巴细胞比例及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增生生活跃,全片见101个,其中幼巨43个,颗粒巨57个,裸核1个,未见产板巨,明显成熟障碍表现,血小板少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偏高,这种IT…

    2024年6月18日
    16600
  • 从ITP血小板减少到UCTD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2月ITP做了脾切除手术,8.30风湿免疫科门诊右颈部淋巴结肿大2月!诊断: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免疫检验报告8.22免疫球蛋白G(IGG) 18.502 g/L 8-15.5免疫球蛋白A (IGA) 3350.00 mg/L 836-2900免疫球蛋白M (IGM) 1210.00 mg/L 700-2200免疫球蛋白E (IGE) 316.46 IU/…

    2023年1月17日
    950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12岁初发血小板减少症,29岁复发持续治疗3年多

    作为咱们网站里面的新人,第一个病例帖,我总结起来大概就是我的标题:初发12岁,复发29岁,持续治疗3年,激素,免疫制剂,中药,罗米司亭的治疗经验分享。(果然是好久没发帖,内容都没发出去就直接先把帖子给发了。。。) 初发12岁:第一次发病大概在11-12岁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但是当时的情景我还是历历在目。那年冬天,有天晚上准备洗澡,冬天皮肤很干燥,脱了裤子…

    2023年3月17日
    1.4K00
  • ITP之旅 – 血小板减少群老病友指明方向

    加入血小板减少群(成人itp)群 我是一个在46岁时血小板开始减少的女性患者,在我患病第4年(血小板30左右)的时候,偶然的机遇被有大爱的群主拉入了“血小板减少群(成人itp)”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何其有幸!在这里我遇到了耿直善良、知识丰富的军刀和澄澄爸,之后不久就重新开启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虽然我患病时间不短了,但是我对这个病的了解并不多,仅有的一些知识主…

    2023年5月5日
    93200
  • 停药后 血小板自己升上去了

    敬畏生命 2021年12月30日,那一场发烧。一连烧了4天。31日仍然坚持工作,只因为我放心不下我的搭班,只因为这是2022给孩子们的迎新联欢,我不愿意错过。 31日忍着浑身疼痛,我通过发热门诊做了血常规,简单看了病,拿了药。还记得那个血常规,看不出任何异常。也不曾注意到那个后来一直让我担惊受怕的血常规:彼时数值137。这次拿药效果不佳,我又烧了两天,等待核…

    2022年6月20日
    2.5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