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扰素(IFN)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生物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慢性ITP(SCITP)或难治性慢性ITP(RCITP)已有近1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疗效。我们用r-IFN α-2b治疗34例这类病人,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 34例SCITP或RCITP均为我院1993年2月~1998年5月住院患者。男8例,女26例,年龄18~67(平均34岁),病程1~34年(平均4.8年)。按文献〔1〕标准诊断。治疗前均经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过。血小板计数(BPC)(8.0~37)×109/L。
  1.2 治疗方法 使用r-IFN α-2b,剂量;体重<50 kg者200万U/次,H,每周3次,体重≥50 kg者,300万U/次,H,每周3次,4周1疗程。同时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 显效3例(8.8%),良效14例(41.1%),进步4例(11.8%),无效13例,总有效率61.7%。有效者外周血BPC达峰值时间10~23 d(平均19 d)。停药后部分患者BPC渐下降,再度用药,BPC又回升,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峰值。其中3例维持>11个月。治疗有效者随外周血BPC回升,血浆PAIgG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PAIgG均值分别为20.10±40.5 ng/107PLT和96.4±32.6 ng/107,治疗无效组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均无明显改变。
  2.2 副反应 主要为流感样症状21例,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低7例,皮肤瘙痒4
  例。经对症处理,病人均可耐受,停药后渐消失。
  3 讨论
  IFN治疗ITP历史不足10年,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不抑制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且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故颇受临床重视。IFN治疗ITP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的工作证实,r-IFN α-2b确能使多数ITP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外周血BPC升高,血浆PAIgG下降,但CD4/CD8比值却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Fujimura等人报告相似,但因观察病例数有限,不能除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地塞米松激素注射
地塞米松激素注射
氨肽素
氨肽素

  我院1997年2月~1999年8月收治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经泼尼松、达那唑、氨肽素先后治疗无效后,改用干扰素α-lb(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符合1986年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5~40岁,平均30岁。病程1.5~8.0年,平均3.5年。
  方法:干扰素α-lb,300万IU/次肌肉注射,3次/周,4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好;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8例中显效1例,良效4例,进步2例,无效1例。
  起效时间:较短是周起效,较长18 d,平均11.13 d。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很低为12×109/L,很高为48×109/L,平均为33.2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很低为38×109/L,很高为156×109/L,平均为72.13×109/L。
  副反应:发热5例,肌肉酸痛1例,流感样症状2例。不经治疗或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可逐渐消失。
  3 讨论
  Proctor(1991)报道13例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干扰素α-2b治疗12次,结果治疗后10例、治疗期1例血小板数均明显上升,3例缓解者停药后14 d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缓解者5个月后复发,再次用干扰素α-2b治疗仍有效,该例停药后第2次缓解已达1年以上。本组8例观察结果说明干扰素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

干扰素
干扰素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对照I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照II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同时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半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在血小板上升时间,激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可能是:①调整B细胞活性,抑制抗体生成。②转移、除去、封闭抗体。③影响巨噬细胞破坏血小板功能。
(收稿 2000-02-14)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12294.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3年2月21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 50mg艾曲泊帕升血小板治疗中

    住院(9.4-9.25)经检查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血小板PAigG抗体诊断为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期间每天一针特比澳,糖皮质激素(血小板数值14-2-8-22-13-21-12-15-9-8-17)期间血小板低于20时都输了血小板,但是大部分时间输血小板后,第二天查血小板反而降低,虽然知道血小板不是用来升血小板的,但是不理解…

    2022年8月31日
    52400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罪魁祸首: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和肠漏

    炎症是几乎所有慢性疾病背后的机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炎症为什么会导致疾病?是什么导致了炎症呢?炎症本身对我们没有坏处,这是我们身体保护我们不受入侵者侵害的机制。持续的炎症导致其变成慢性炎症状态时才对我们有害,我们因过度炎症的损害而患上疾病。 炎症要想发展成一种慢性状态并引起自身免疫,必须存在三个不同的因素: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和肠漏。这三个因素都被证…

    2023年5月13日
    59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我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何自我护理?出血性疾病是指止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损伤后难以止血的疾病,血小板减少就是其一。 关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诊断 1、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2、有感染的危险:激素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4、焦虑:血小板减少 关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1、血小板大于50可适量活动,若小于20或出血严重需要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

    2022年5月25日
    55000
  • 感染大量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1月2日傍晚,三岁半的姐弟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他俩玩耍,我做饭,一切如常。睡前,突然发现姐姐身上有点热,38.3度,发烧了,半夜最高烧到39.3度,说了一次耳朵痛,退烧药药效过去后有反复。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流感?流感的一大特点就是升温快,退热难,她体温升得慢,吃了美林能退到38度以下,而且上周弟弟流感她跟着吃了好多天奥司他韦作为预防,应该不是流感吧。…

    2023年1月27日
    18100
  • 血小板减少检查怀孕了怎么办?孩子还能要吗?

    大家好,我是特发性ITP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年初开始就激素治疗,一直到现在还是3片2片交替这吃。这个月例假推迟一周,今早用试纸检查,2道杠,我怀孕了。怎么办呢?我一直在吃激素,胃药,钙片,中药,也吃过2次感冒药,消炎药。这孩子能要吗?如果做人流,对身体损坏多大呢? 2月18日血小板数量 110妇科检查的微量元素 全部正常。致畸八项有3项不正常,高出特别多。1…

    2022年12月20日
    257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