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吃药脏器功能受损如何恢复?

本次病例分享——患再障的是一名女性患者。询问病史一直服用标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用药: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刺激造血的雄激素司坦唑醇。

司坦唑醇片
司坦唑醇片

——面临难题

目前各项指标正常,但是肝功能明显受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升高。
这是两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联合应用后比较常见的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表现。按照标准治疗需要继续环孢素+雄激素的治疗,但是会有进一步的肝功能受损或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发生。
如果停药或者减量,或许肝功能受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药物的疗效或许会打折扣(疗效降低)。怎么办?

——相关解答以及病友需求

因为肝受损的情况,病友想寻求中医治疗,当时胆红素升致富85ummol/L,在入院进行保肝治疗,启动4联保肝药,肝功能仍继续进行性加重,总胆红素由185 ummol/L升到最高的700 ummol/L,住院保肝治疗无效。此时开始给予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在一个月以后,总胆红素降至100 ummol/L以内,2个月后总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恢复接近正常。

环孢素软胶囊
环孢素软胶囊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规用药中,无论是单药环孢素或者司坦唑醇,还是两药联合用药治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药物剂量相关性、用药时间相关性。即是说:如果环孢素或/和司坦唑醇用药的时间越长、用量越多,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性或者程度越大。但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或者影响。
该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理想,但是肝功能有损害,在此情况下,如果肝功能能够得到改善,则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将可以得到继续、疗效得以保证。因此,目前可以按照中药的保肝降酶的思路进行辨证论治给药,这是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的策略。

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中医、西医的优势,而不必拘泥于中医或者西医的单独用药的优势或者疗效。实际上,中医和西医的综合疗效高、综合的药物毒性反应小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在中医中药保肝降酶有确切疗效和优势的前提下,在免疫抑制治疗取得疗效的前提下,要以将中医药的治疗力量集中在保肝降酶方面,这是将中医、西医优势发挥最大化的实用主义。

文章属于病友个人治疗见解及自身对疾病的治疗分析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谨慎参阅!

提示:ITP6病友网站内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

作者:血小板减少交流群病友分享(文章内图片于群内交流)

链接:https://www.itp6.com/7751.html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8月9日 下午2:22
下一篇 2022年8月9日 下午5:15

相关推荐

  • 再生障碍性贫血 极重型

    简要病史:入院前1周双下肢散在针尖大小皮疹,不伴瘙痒等不适,未在意,入院前3天皮疹明显增多并波及全身,伴上肢青紫色淤斑,在外院查血常规血小板3,白细胞4.46,中性粒0.85,门诊以“两系减少”收住。患儿体温正常,无特殊不适,精神良好,饮食睡眠如常,大小便正常。患者性别:女体格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疹不高出皮面,按压不褪色,肝脾淋巴结均不大,咽后壁黏膜有…

    2022年8月8日
    51000
  • 真实病例认识再障,再障并不可怕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其特征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者起病缓慢,症状轻,经过正确地治疗,绝大多数可获得长期缓解或基本治愈。而急性再障发病急,临床症状重,早期死亡率较高,是一种非常凶险的血液病。但随着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应用,骨髓移植技术的日臻完善,支持治疗的…

    2022年7月23日
    69500
  • 再障风雨四十载-我是如何度过再障严重期的

    本来想把这篇文章写得沸沸扬扬,加入点故事性的东西,可能看的人会感到不枯燥,但是仔细想了想,谁稀得看你那些琐琐碎碎的事,大家想看的和觉得有一点参考作用的无非就是下面三点:1 你的治疗过程2 治疗过程各个阶段所用的药物3 各个阶段所用的药物后的效果如何 所以下面写的就紧紧围绕这三点,咱就像吃那海底捞,尽捡那干的捞,直奔主题。 发病原因和历程和用药 1979年因两…

  •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反复感染

    去年6月,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史10年,因为发热住院,我是他的主管医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患者白细胞很低,只有300(中性粒细胞在正常人是高于1500,而低于500容易出现严重感染)。我告诫他白细胞太低,需要服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坚持服用1-3年。患者口头答应,但是后来便没有了“消息”,直到1年后他再次感染住院。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我还记得,他说…

    2022年7月21日
    40300
  • 微信病友交流群
  • 全血细胞减少,病也许早就埋下了种子,只是现在才发芽

    我目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2500~4000之间,血小板在3万~4万之间,红细胞3.4~4之间,血红蛋白正常。09年到现在做了3次骨髓穿刺,没有最后确诊是什么。初期诊断为慢性再障,但始终没有定。现在回顾自己以往的身体状况,感觉有点历史,还比较连续,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一个病的发展是不是会有这么长时间,写出来大家看看吧。 我1975年生,小的时候自感身体很…

    2022年8月7日
    343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w959870

在线咨询:请联系病友群内 群主万哥
邮件:wange@itp6.com

时间:7*24小时 不打烊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血小板减少不仅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是一类存在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查不到原因时暂时定性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叫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统称为ITP!ITP6病友网由病患制作是患者互动、沟通、学习、互助的平台,建立病友交流群抱团取暖。